2014年11月11日星期二

自由的婚宴

九十九個月,八年零四個月,這是多麼漫長呀!朋友這場婚宴,發生在他們的第99個月,始於他們的十七八歲,令人感動。難道還要抱怨平淡日子沒有樂趣?再浪漫的愛情,日子久了,相信會逐漸淨化為一杯白開水,一杯每天都需要的白開水吧!辦一場聶聶烈烈的婚宴,該是一個擰開水龍頭的最具色彩的儀式。

一場婚禮,是一個承上啟下、昭告世人的儀式,讓雙方家庭正式締約為有法律效用的更大家族。在現代愛情故事裏,其實也是大時大節才會見面的關係。

每一次參加香港中式婚禮,都忍不住告訴自己:千萬不要做這麼儀式化的事兒。每位受邀來儀的朋友,花了個一千幾百,卻只是有緣和一對新人拍個照,和未必相識的賓客吃頓飯,看看指定出現的成長照組成的slide show 加上指定範圍內的音樂。親友們早一點來臨的,要不「游游水」,要不數數手指,等著開席。一場婚禮數小時,籌備數月,卻變了儀式。重點是:賓客的「人情」其實只夠付一頓酒宴的開支。

怎麼婚宴總是預設了方程式?男家禮金、女家嫁妝、宴會菜單、流程,甚至連「人情」也有定額,連播放的一對新人成長片段的slide show都是既定的模式和音樂。說俗點,平民的婚禮搞得有點像茶餐廳的「碟頭飯」。

或許,婚者會在中途花點兒巧思,安排一場特別的演出,場面是蠻浪漫,但當在再次站上舞台時,距離感突顯。也許,突顯主角是最重要的使命。

如何可以把人與人之間的祝福帶入婚宴當中,為各人帶來自由歡欣的交流呢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