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Queen》是一齣很美麗的寶萊塢電影,它的美麗不在於電影始於一連串印度婚禮音樂的華麗,也不在於巴黎花都的迷濛、阿姆斯特丹水道的光影;而透過記錄Rani一個人遊歷歐洲過程中,讓女孩子們重新觀看自己的人生,審視個人的成長環境。往往,從陌生的時間、陌生的空間、陌生的人事面前,我們才得承認自己的軟弱,更常常驚訝自己的勇氣。
Rani(印度語Queen)被未婚夫悔婚後,隻身拉起黑色大旅行箱踏上歐洲「渡蜜月」之旅。一個從未離開過家庭保護罩的廿四歲女孩,卻終於要一個人越洋過海,走去一個連地方名字也不會唸的地域,呼吸陌生的空氣。
一個在自己城市出入也得跟著弟弟或父親的保守女孩,一個人到了開放的巴黎,該怎麼自處?在酒店聽到鄰居晚上叫床的痛苦聲音,她以為是命案想去報警;到了夜店買醉遇上異性搭訕,她大叫非禮;走在深夜的巴黎街角被搶劫,她拼命保護放著護照的包包,死不放手的情景‧‧‧‧‧‧可愛得讓人忍俊不禁,充滿喜感。後來,她在巴黎抛下大皮箱,換上背囊,當真正的背包客,踏上下一站。
背包客對她的經歷一定有濃濃的親切感。我們在旅途就是常常遇到意料之外的不如意事,難以接受的當地文化,做著讓當地人側目的奇怪事情,一切的浮光掠影,何嘗不是在挑戰自己的感官和態度。
這一齣小確幸電影中,每一個受傷的人,都能在旅程中自行療癒:被海瀟捲走家庭的kata、一窮二白用音樂賺旅費的Tim、被悔婚的Rani,他們都很厲害地能在旅程中找到靈丹妙藥。這種藥叫「自己」。陌生的地域,尋尋覓覓,無非是自己的靈魂,一個人的旅程中和她對話,Rani在最後向悔婚男說了聲「Thank You」,也是對她自己說的吧。
被石頭拌倒,就用雙手爬起來;受了傷,就用雙腿走過去,這個過程,是一趟旅行。This is how I treat myself as a queen.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